进入2月份,气温逐渐升高,乍暖还寒,同时正值新春佳节,大家走亲访友、聚餐机会增多,因饮食不洁、劳累疲惫,人体免疫力直线下降,可能导致呼吸道、消化道疾病多发,市民应重点防控新冠肺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和病毒感染性腹泻。
一、特别关注:
(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关注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乙类传染病,但实行甲类管理措施。人群普遍易感,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接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截至2月1日,全球已有221个国家和地区出现新冠肺炎疫情,累计确诊新冠肺炎超过1.03亿例,死亡超过220万例,累计报告病例数居前五位国家的是美国、印度、巴西、俄罗斯、英国。
重点场所:家庭;农贸市场、商场、客运站等人群密集场所;工厂、学校、托幼机构和其他集体单位。
重点人群:全人群,尤其是年长、有慢性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
预防措施: 不聚集、戴口罩、洗净手、勤开窗、常通风、保清洁、打喷嚏捂住嘴、有症状早就医。
(二)流行性感冒
关注原因:传染性强,极易人多密集的场所传播。
重点场所:工厂、学校、托幼机构和其他集体单位。
重点人群:工人、学生、幼托儿童、集体单位工作人员;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和有基础性疾病者。
预防措施:
1、三勤(勤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居室要勤开窗,多通风,少去人流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经常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2、三主动(每年主动接种流感疫苗;如果出现发烧、打喷嚏、咳嗽等流感样症状时,需要戴上口罩,及时主动就医,避免带病上学或上班;主动做好个人和家庭成员尤其是小孩和老人的健康监测。)
(三)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关注原因:每年秋冬季高发,传染性强,极易在托幼机构、学校、工厂等集体单位传播。
重点场所:托幼机构、学校、工厂等集体单位。
重点人群:幼托儿童、学生和工人。
预防措施:
1、学校和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应做好防护,加强食品、饮用水、环境卫生以及厨工等从业人员的卫生管理。厨工如发生腹泻呕吐、患有化脓性皮肤病或其它传染性疾病时,应立即离岗;
2、个人应加强卫生意识,饭前便后、加工制作食品前要洗手;食用烧熟煮透的食品,不吃生冷食物;注意营养搭配,多吃新鲜、易消化的食品;注意饮水卫生,多喝开水,不喝生水。
(四)手足口病
关注原因: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重点场所:家庭、学校、托幼机构和其他集体单位。
重点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5岁以下儿童尤为易感。
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6、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7、托幼单位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8、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二、需要关注
(一)流行性腮腺炎
关注原因:病毒可引起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生痄腮”),病毒通过空气、飞沫、唾液传播。被感染后会出现单侧或双侧腮腺肿大,流行性腮腺炎最大的危害在于可引发睾丸炎、乳腺炎、卵巢炎等并发症。我市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超过85%为15岁以下年龄段儿童,该年龄段儿童多为学生,免疫空白的学龄儿童的人群聚集有可能引起流行性腮腺炎聚集性疫情。
重点场所:家庭、社区等人群密集场所。
重点人群:既往未患该病或未接种相应疫苗的儿童,尤其是学龄儿童。
预防措施:
1、 目前以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MMR)、腮腺炎疫苗等方式为主要的预防措施。2020年6月1日起,国家实施2剂次麻腮风疫苗免疫策略,即8月龄和18月龄分别接种1剂次麻腮风疫苗。
2、既往只接种1剂含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者,建议在4岁以后再接种1剂含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
3、出现腮腺肿大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诊、隔离。确诊为流行性腮腺炎的病例应隔离至症状完全消退或发病后14天。对于接触过传染期流腮病人的易感者,应从最后接触之日起观察25天。
(二)脑血管疾病
关注原因: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病死率高。
重点人群:老年人,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病人。
预防措施:
每日做好血压监测;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寒冷刺激;合理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原则上应做到“三低”,即: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多吃水果、蔬菜; 坚持适量运动;避免过度疲劳;心态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