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人类在这个地球上生活是离不开水、空气等条件的,钉螺也有它所必须的条件才能存活下去,主要是水、土壤、草、温度、光照、食物、氧等。
1、水 水分是钉螺生存和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尤其是幼螺,必须在水中生活,离水后即很快死亡。
2、土壤 钉螺喜欢富含有机质,含氮、磷、钙的肥沃土壤环境。在湖沼地区,有机质丰富,钉螺长得较肥大,壳表纵肋较粗(即“肋壳钉螺”),而土壤贫瘠的地区,钉螺则长得较小,纵肋也较细或不明显(即“光壳钉螺”)。
3、草 环境中的杂草可保持土壤湿度、调节温度、提供阴蔽和食物,是钉螺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凡有钉螺孳生(生长繁殖)的环境,往往杂草丛生,无草处(通常距有草处不远)即使偶然有螺,其密度也很低。因此,草的多少及分布与钉螺的分布关系十分密切。
4、温度 温度对钉螺的生存繁殖影响很大,适宜钉螺生活的温度是20-25℃。温度升高时,钉螺活动加剧,但过高温度可导致钉螺死亡;低于6℃时,钉螺大多隐藏起来不活动,但只要局部温度稍升高,钉螺马上恢复活动;干寒环境中,钉螺耐寒能力较强。在自然界寒冷或炎热的季节,钉螺像青蛙与蛇等动物一样,还有冬眠和夏蛰的现象,所以钉螺调查通常在每年上半年的3、4、5月和下半年的9、10、11月进行,因为在寒冷的冬季和炎热的夏季钉螺都“藏起来”了。
5、光照 钉螺对光反应敏感,随光线照度的不同,钉螺表现为趋光性(向着有光源的方向活动)或背光性。但在强烈的日光下钉螺表现出畏避。钉螺活动以下午6点至第二天早上6点最为活跃,白天活动较少。
6、食物 钉螺的食物种类有微生物、藻类、苔藓和草本种子等,但以吃植物类食物为主。
7、氧 钉螺依靠鳃等器官与水接触,交换气体而获得氧气。耗氧量随温度的增高而增加;幼螺耗氧量大于成螺,对缺氧也较成螺敏感;钉螺在水中的耗氧量大于离水后的耗氧量。(摘自《农家顾问·血吸虫病防治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