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关键环节 最容易成“漏洞”
一个是上下车的过程,人员密集,比如瑞安病例和相邻车厢确诊病例,是从同一个车门上车,分别往左右边车厢走,如果在交集的过程中没有做好个人防护措施,被感染的几率就很大。
第二个是乘车中摘下口罩喝水或者饮食,暴露的时间越长,中招的几率也就越大。
第三个是卫生间的门把手,确诊病例上洗手间时摸过门把手,其他人员进出就可能从门把手上接触到病毒,没有及时做好手卫生的话,就可能被感染。
第四个是旅途时间长,在座位上偶尔拉下口罩或者没有规范佩戴好口罩,也可能接触到病毒,引起感染。
做好这两步 能最大可能避免被感染
一是全程规范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最好尽量不要喝水、饮食,时间长的尽量选择错开他人的时间快速进食,如果发现前后排有咳嗽、流涕等症状的要更加小心,口罩夹紧鼻梁,从进入车站到抵达目的地走出车站,全程佩戴好口罩,而且一定要是医用外科及以上级别的口罩。
二是乘车途中勤洗手或者用免洗消毒液清洁,在触摸座椅、卫生间门把手时,可以使用纸巾或者佩戴一次性手套。手触碰了座椅扶手、门把手等物体后,立即用车上的流动水洗手,或者用免洗消毒液快速进行手消毒。
尽量减少流动 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家人
市内出行注意这些防护要点
公交、地铁、的士、共享单车,乘坐或使用不同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分别注意哪些个人防护要点?疾控专家详细介绍。
1、主动扫码乘车
乘坐公交、地铁、的士等公共交通工具时,主动配合扫码测温。没有智能手机的老人和儿童,可由家人代为申请健康码,保存凭证打印使用,有效期七天,过期可重复申请。
2、规范佩戴口罩
排队上车时自觉遵守交通秩序,保持1米线安全距离。
乘车过程中,全程规范佩戴好一次性医用口罩,减少交流、保持安全距离。避免直接接触扶手、靠背等公共设施,不用手触摸口眼鼻。不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进食或饮水。
咳嗽、打喷嚏后及时到空旷处更换口罩,废弃的口罩放入专门垃圾桶。
下车后,及时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动水下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搓揉双手。
3、这些要点要牢记
乘坐公交车时,如果天气情况允许,尽可能开窗通风。
乘坐地铁时,尽可能分散就座或站立,互相保持安全距离。
乘坐出租车、网约车时,尽量选择后排落座,与驾驶员保持一定距离。不建议与陌生人拼车。
使用共享单车时,用酒精棉片或喷雾对车把手、刹车和车座三个位置进行消毒,建议使用一次性手套。
出现发热、干咳、乏力或腹泻等症状及时就医,不建议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首选私家车或专车出行,并注意开窗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