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刘平表示,“刘畊宏燃脂操”跟着练可以,但不适合所有人。这个操看起来很简单的几个动作,实际上对我们的膝关节、髋关节与肩关节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没有锻炼基础的人跟练很容易出现腰肌劳损、韧带拉伤以及扭伤。运动前没有热身,容易造成肌肉痉挛、肌肉拉伤等后果。运动过量导致乳酸堆积,出现腰酸背痛等软组织劳损。平衡及协调功能不好的人容易摔跤,造成关节扭伤甚至骨折等严重后果。
刘平提醒,对于已经发现肩、腰、髋、膝或踝关节问题的人来说,建议先咨询医生后,经医生同意,再练习这些动作。
同时要注意以下要点:
首先,在家健身要有一个相对开阔,安全的环境。其次,健身器械应当配备保护措施,特别家中有小孩的话需注意。
第三,健身前要了解自身身体状况,如有心肺疾病或骨关节疾病史最好先咨询专科医师。如本来就因为肥胖导致膝关节疼痛损伤,那就要评估跑步过程中是否会加重损伤。有心血管疾病的更要注意不要一开始就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引发危险。
第四,训练负荷要适当,不要为赚取流量做一些超负荷、高强度训练。
另外,“健身小白”建议接受专业教练指导。
另外:磨刀不误砍柴工,运动后的休息时间和休息日,也要好好利用起来,这6件事尤其重要。
1. 做好拉伸
除了运动前的热身和运动后的拉伸外,休息日每天花5~ 10分钟做拉伸,可以让身体逐渐过渡到休息模式,而且这样往往更不容易出现肌肉酸痛和运动损伤。
2. 适当补水
运动过程中和运动后会大量出汗,比如不少人说“跳完刘教练的操,体重就掉了1斤”,其实脂肪并不会“燃烧”得那么快,可能只是出汗脱水的结果。
脱水容易引发肌肉痉挛、疲劳、头痛、身体机能下降,所以在运动中、运动后和休息日,都需要适当地多喝水,帮助身体更好地恢复。
图片来源:123RF
不要一下喝太多太快,最好控制在每小时1~1.5升。需要提醒的是,就算你感觉再热再渴,也不要过量喝水,如果几小时内喝水超过5升,容易发生水中毒甚至死亡。
3. 补充电解质
出汗的同时,钠、钾、镁和钙离子等电解质也会随着汗液一起流失,从而导致肌肉痉挛。
所以,建议别只喝白水,最好喝些运动饮料补充丢失的电解质,运动后还可以吃香蕉等食物补充钾元素。
4. 补充蛋白质
运动前后,摄入充足的营养能让健身事半功倍。
以蛋白质为例,蛋白质是非常重要的营养素,可以帮助肌肉恢复、重建。
对于50岁以下的普通成年人,美国营养与饮食学会建议,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0.8克/公斤体重;对于50岁以上的人,为了维持肌肉质量,建议增加到1克/公斤体重。
对于定期运动的非专业人群(比如经常举重、跑步或骑自行车等),美国运动医学学会(ACSM)建议,蛋白质的推荐摄入量为1.2~1.7克/公斤体重。
还有研究发现,运动后立即补充蛋白质,能让力量和肌肉质量增加的效果达到最好。所以,建议把每日所需蛋白质分一部分出来,专门在运动后0~2小时内补充,最好是0.25~0.3克/公斤体重,以提高肌肉对训练的适应性。
优质蛋白质的来源有:鸡蛋、鱼肉、鸡肉、蛋白粉、蛋白棒或蛋白质奶昔等等。
另外,在饮食上注意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富含膳食纤维),对于抗炎有帮助。
5. 保证充足睡眠
大多数人每晚需要7~9小时的睡眠。尤其是运动后,充足的睡眠可以帮助身体更好地休息、恢复,不会感觉那么疲惫,肌肉的重建也会更高效。
6. 休息日也稍微活动下
经过一周的运动,周末难得有2天休息日,但并不是让你整天坐着躺着不动。
可以做一些轻松的运动,比如散散步、骑骑车等等,让身体保持一定的活跃度、刺激恢复,但又不会带来太多压力。
照着这样的运动-休息模式,你也能像刘教练一样有精神、活力满满。
(然鹅,很多年轻人的体能,别说跟50岁的刘畊宏差远了,就连66岁的丈母娘也比不了……请自觉面壁。)
但是可不要因此而灰心哦!只要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健身方式,就一定会越来越健康的。
健身其实也是个不断突破自我的过程。先找到自己目前最合适的训练,然后找到自己体能的强弱,通过专业的方法指导,制定科学的健身计划,才能不断突破自我、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