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传染病科普】第八期:斑疹伤寒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3-03-10 00:00:00    阅读:8332

什么是斑疹伤寒

斑疹伤寒包括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两个病种。流行性斑疹伤寒是是普氏立克次体通过体虱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以稽留高热头痛、瘀点样皮疹(或斑丘疹)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点,自然病程为2~3周。地方性斑疹伤寒又称鼠型或蚤型斑疹伤寒,为莫氏立克次体通过鼠蚤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与轻型流行性斑疹伤寒非常相似。



流行性斑疹伤寒

流行性斑疹伤寒又称虱传斑疹伤寒,是由普氏立克次体引起,以人虱为传播媒介所致的急性传染病,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相当持久的免疫力。多发生于寒冷地区的冬春季节,因气候寒冷,衣着较厚换洗少,故有利于虱的寄生和繁殖。

图片



传播途径:虱子的粪便污染创口,病原体通过搔痒的皮肤伤痕侵入人体。此外,通过手接触虱粪后沾染眼结膜也可感染。     

临床表现:潜伏期10~14天。临床上全身感染症状比较严重,以急性起病、稽留型高热、剧烈头痛、皮疹与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发热持续2周左右,40岁以上患者病情相对较重。

图片



预防和控制措施:

1.健康教育:宣传卫生知识,搞好个人卫生,衣服要经常换洗,避免虱子孳生。

2.免疫接种:疫苗是预防和减轻斑疹伤寒感染的有利武器。

3.预防性治疗:在暴发流行时,对患者周围人群服用强力霉素,把立克次体消灭在潜伏期内,使感染者减轻发病症状或根本不发病,是控制斑疹伤寒流行的应急措施。

对于患者应进行隔离,并对其予以灭虱处理。改善卫生条件、个人卫生知识的普及、灭虱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措施


地方性斑疹伤寒

地方性斑疹伤寒又称鼠型斑疹伤寒,是由莫氏立克次体引起,以鼠蚤为传播媒介的急性传染病,为自然疫源性疾病。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强而相当持久的免疫力。 

图片


       传播途径:主要为虫媒传播。鼠蚤吮吸病鼠血时,病原体随血进入蚤肠繁殖,病原体且可在蚤体长期存在。当受染蚤吮吸人血时,同时排出含病原体的蚤粪和呕吐物于皮肤上,立克次体可经抓破处进入人体;或蚤被压碎后,其体内病原体也可经同一途径侵入。进食被病鼠排泄物污染的饮食也可得病,干蚤粪内的病原体偶可成为气溶胶,经呼吸道或眼结膜而使人受染。螨、蜱等节肢动物也可带有病原体,而成为传病媒介的可能。

临床表现:潜伏期1~2周。临床表现与流行性斑疹伤寒相似,但病情较轻病程短,多呈地方性,病死率极低。

图片

       预防和控制措施:主要是灭鼠、灭蚤,并密切结合早期发现、隔离、及时治疗、患者应及早隔离。


  单位地址:湖北省鄂州市古城路86号 | 办公电话:027-60858323 | 预防接种咨询:027-60858213 | 从业人员健康证办理咨询 027-60858012 | 艾滋病防治咨询 027-60858030 | 血吸虫病防治咨询 027-60858220 | 结核病防治咨询 027-60858309

传染病疫情报告值班电话:0711-3380120

ICP备案号:鄂ICP备10020436号-1  访问人数:20754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