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健康风险提示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4-12-13 10:02:33    阅读:444

进入大雪节气,气温显著下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和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进入发病高峰期;居民取暖增加,通风换气减少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此外,老年人群和慢性病患者因温度骤降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为此,鄂州疾控提醒广大居民12月重点关注:诺如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新冠病毒感染、水痘、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以及一氧化碳中毒、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一、诺如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具有潜伏期短、传播途径多样、感染剂量低的特点,潜伏期通常为24~48小时,传播途径包括人传人、经食物和经水传播。幼小儿童、老人和基础性疾病患者为易感人群。常见症状为腹泻、呕吐、反胃、恶心,伴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等。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期,易引起聚集性疫情。

防控措施:

1.关注饮食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水果和蔬菜食用前清洗;牡蛎和其他贝类海产品应深度加工后再食用。

2.做好个人防护。若家中有人出现胃肠炎症状时,应对其粪便、呕吐物等进行规范处理,对其接触过的物品和物表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彻底消毒,进行消毒处理时,要佩戴好口罩和手套,做好个人防护;家庭做好开窗通风;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在诺如病毒感染的高发期减少外出,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确需外出时做好自身防护和手卫生。

3.居家休息、隔离。感染诺如病毒后,前往医院进行救治并居家休息,一般隔离至康复后3天复工复学。

4.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应加强食品及饮用水安全管理。做好学生晨午检及因病缺勤登记等工作,一旦发现学生出现呕吐、腹泻等相关症状,及时送医诊治并报告相关部门。

二、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肌肉和全身不适,体温可达39-40℃,可伴有畏寒、寒战、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冬季气温降低、病毒活跃,是流行性感冒高发季节。

防控措施:

1.接种流感疫苗。年龄≥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建议接种流感疫苗,其中养老机构人员、60岁及以上的居家老年人、6月龄~5岁儿童、慢性病患者等是接种的重点人群。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正确洗手,做好手卫生;流感高发期间,减少或避免去公共场所或人多的地方;出现流感症状后,咳嗽、打喷嚏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然后洗手;尽量避免接触眼睛、鼻或口;家庭成员出现流感患者时,要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

3.重点场所防控。托幼机构、学校、医院、工厂、养老院等集体单位容易出现聚集性疫情。应加强这些重点场所的日常通风、清洁、消毒工作,一旦出现疫情及时处置上报。

三、新冠病毒感染

新冠疫情目前处于低位波动状态。随着气温逐渐降低,呼吸道传染病进入高发季节,在公共场所、人流密集场所,要坚持做好个人防护,减少病毒感染风险。

防控措施:

1.强化高风险人群保护。对基础性疾病患者、老年人群等高风险人群采取针对性措施使病例能够被及时发现并得到有效治疗,尽可能减少重症及死亡病例发生。及时发现并处置托幼机构、学校、养老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可能发生的聚集性疫情。

2.注意个人防护。居民日常出行,应坚持佩戴口罩,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聚集,保持社交距离。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勤洗手,常通风,注意休息,注重营养,增强体质。

3.合理用药,按需就诊。感染后,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落实居家自我照护,减少与同住人接触,按照相关指南合理使用对症治疗药物,做好健康监测,如病情加重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四、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感染,人群普遍易感,其中以5岁以下儿童居多。前驱期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出疹期症状为红色斑丘疹或斑疹,主要分布于胸、腹、背,呈向心性分布,越接近四肢末端皮疹越少。潜伏期一般为9-21天,每年冬季是水痘高发时期。

防控措施:

1.预防接种。及时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建议易感人群积极接种两剂次水痘疫苗。

2.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加强营养和室外运动,提高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

3.患者隔离。幼托机构或者学校学生中发生水痘,患儿要隔离治疗,一直隔离到全身水疱完全干燥结痂为止。对病人的毛巾、被褥、玩具、餐具可用煮沸或日晒等方法进行消毒。

4.加强监测。幼托机构和中小学等集体单位严格落实晨午检和因病缺课追踪制度,加强发热、出疹等症状监测。做好学校环境卫生,对公共用品定期清洗消毒。

五、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简称HRSV)是常见的呼吸道病毒,也是全球范围内5岁以下儿童最易感染的呼吸道病原体之一。HRSV感染后患儿大多数症状会在1~2周内自行消失,少部分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支气管炎或肺炎,临床症状包括咳嗽、喘息,极少部分进一步加重出现呼吸急促。传播方式主要为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引起的飞沫和气溶胶传播,接触带病毒的物品表面,如门把手、玩具等也可能引起感染。每年11-12月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的高峰时段。

防控措施:

1.尽量避免与急性呼吸道感染者近距离接触,科学佩戴口罩,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衣袖或肘部遮掩口鼻。

2.加强居室台面、门把手、儿童餐具、玩具等接触频繁部位的清洁和消毒。

3.保持室内环境卫生,定期开窗通风,降低儿童感染风险。

4.一旦有家庭成员感染HRSV,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并居家隔离休息,避免进入公共场所。

六、肺炎支原体感染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好发于5岁及以上儿童和青少年。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为主,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发热以中高热为主,咳嗽较为剧烈,多为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咳少量黏痰,发热可持续2~3周;体温恢复正常后可能仍有咳嗽;部分患儿有喘息表现,以婴幼儿多见;肺部早期体征可不明显,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呼吸音降低和干、湿性啰音。

防控措施:

1.养成健康生活习惯。注意手卫生,加强个人防护;咳嗽、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捂住口鼻;适量运动,增加身体抵抗力,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2.注意室内通风。每次通风不少于30分钟,以保持空气新鲜。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要时戴好口罩做好防护。

3.学校、幼儿园等重点场所要注意通风消毒,做好日常的清洁工作,加强健康监测,避免出现聚集性感染。

七、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源于日常生活中含碳物质燃烧不充分而释放的一氧化碳,该气体经呼吸道吸入后与血红蛋白紧密结合导致组织缺氧,从而引发中毒症状。主要发生在家庭和饮食服务单位;症状根据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三个等级:轻度中毒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及乏力等症状;中度中毒则在轻度症状基础上,可能出现面色潮红、脉搏加快、神志不清、判断力下降等症状;重度中毒表现为深度昏迷、生理反射丧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血压降低、呼吸急促,严重者可导致死亡。12月和1月为一氧化碳中毒事件高峰期。

防控措施:

1.注意采暖安全。寒冷季节如有条件尽量选择集中供暖;家中使用燃气、煤气灶具或小型油、汽发电机时,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最好安装一氧化碳探测器,并定期检查维护。

2.外出就餐时避免在密封空间内吃烧炭火锅或者烧烤。

3.采取规范化处理。一旦发生中毒,应立即开窗通风,同时迅速将中毒者转移至空气新鲜且通风良好处;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尽早进行高压氧舱治疗;对于出现呼吸及心跳停止的危重患者,应立即给予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八、心脑血管疾病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季节,寒冷天气或气温骤降时,老年人和患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患者是高危人群,低温可能导致病情加重,导致发病率增高。

低温刺激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缺血、血液黏稠度增高,促使血栓形成。因此环境温度的骤变会加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导致高血压患者血压急剧上升而发生脑卒中,也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而导致心肌梗死。

防控措施:

1.注意保暖御寒。当气温变化剧烈时,裸露在衣物外的皮肤,如手部、面部等,要特别注意保暖。保持较为适宜的室内温度,不能低于15℃,低温会加重人体循环系统的负担。

2.居所适时通风。尽管冬日寒冷,但仍然提倡在阳光充足、风力不大和空气质量好的日子适时开窗、通风换气,时间不用很长,同时避免着凉。

3.严格控制血压。高血压患者在秋冬时节尤应避免自行停药减药,要严格监测血压和坚持低盐低油、戒烟限酒、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

4.避免秋冬熬夜。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持充足睡眠。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

5.保持肠道通畅。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避免排便时过度用力或过度屏气;适量有氧运动有助于胃肠蠕动,严重便秘者应遵医嘱采取药物干预。

6.科学洗澡。冬季提倡水温适度、时间不长的洗澡方式,缓慢变换体位,洗澡同时打开换气扇;不提倡饭后酒后立即洗澡。

7.如果出现面部、四肢无力和麻木、说话困难、头晕目眩、单眼或双眼视力模糊、剧烈头痛等症状,要尽快就医。

(急传所供稿)


  单位地址:湖北省鄂州市古城路86号 | 办公电话:027-60858323 | 预防接种咨询:027-60858213 | 从业人员健康证办理咨询 027-60858012 | 艾滋病防治咨询 027-60858030 | 血吸虫病防治咨询 027-60858220 | 结核病防治咨询 027-60858309

传染病疫情报告值班电话:0711-3380120

ICP备案号:鄂ICP备10020436号-1  访问人数:21319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