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什么是碘缺乏病
碘缺乏病(IDD)是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所表现的一组疾病和危害的总称。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克汀病(以痴呆、矮小、聋、哑、瘫痪为主要临床特征)和亚临床克汀病(以智力低下为主要临床特征)、单纯性聋哑、胎儿流产、早产、死产和先天畸形等。
02
碘的重要性
1.甲状腺激素合成原料: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甲状腺激素对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生理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促进生长发育:在胎儿期和婴幼儿期,甲状腺激素对脑发育和骨骼发育至关重要。碘缺乏会导致这些发育过程受阻,造成不可逆的智力损害和生长发育迟缓。
3.调节新陈代谢:甲状腺激素能够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影响能量消耗、蛋白质合成和脂肪代谢等。
03
碘缺乏病的危害
1.损害儿童大脑神经发育: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缺陷、学习能力低下,这是碘缺乏最大的危害。
2.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严重碘缺乏会引发地方性甲状腺肿。在青少年时期会出现颈部增粗,而后可能会累及成年人。
3.导致胎儿死亡、畸形、聋哑或流产、早产:孕产妇碘缺乏可影响胎儿神经、肌肉的发育,引发胚胎期和婴幼儿期发育不良。
4.影响体格发育:造成儿童体格发育迟缓。
04
如何预防碘缺乏病
我国大部分地区外环境缺碘且很难改变,如果停止补碘,人体内储存的碘最多能维持3个月,以普遍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可以保护大多数人免受碘缺乏危害,是提高人口素质、利国利民的重要公共卫生举措。
1.食用碘盐:碘盐是预防碘缺乏病最简便、安全、有效的方式。购买碘盐时应从正规的商场或超市购买,并认准包装上的碘盐标志。碘盐应存放在阴凉、干燥、远离炉火的地方,最好避光保存,以减少碘的损失。菜品出锅时再放盐,避免高温导致碘流失。
2.食物补碘:富含碘的食物主要是海产品,如海带、紫菜、鲜带鱼、蚶干、蛤干、干贝、淡菜、海参、海蜇、龙虾等。陆地食品中,蛋、奶的含碘量相对较高,其次为肉类。新鲜水果和蔬菜的含碘量最低。
3.特殊人群补碘:妊娠妇女和哺乳妇女应食用妊娠妇女加碘食盐或含碘量更高的加碘食盐,并鼓励摄入含碘丰富的海产食物,如海带、紫菜等。
婴幼儿(出生后至36月龄内)建议在喂养科学补碘的母乳的同时,摄入含碘辅食,如婴幼儿辅食营养包等。
儿童和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对碘的需要量增加,应食用加碘食盐。
05
补碘误区
1.沿海地区不需要补碘:实际上,虽然沿海地区生产海带、紫菜等富碘食物,但当地居民食用频率和食用量都较低,且沿海地区居民膳食中的碘大部分来自于加碘食盐。如果沿海地区居民食用未加碘食盐,其大部分居民碘摄入量就会低于国际组织和我国推荐摄入量,发生碘缺乏的风险很大。
2.长期食用碘盐会发生甲状腺结节:目前尚无证据表明食用碘盐或碘摄入量增加与甲状腺结节的发生相关。近年来,全球主要国家无论是否采取补碘措施,无论碘摄入量是增加、稳定或下降,甲状腺结节的发生率都在增加,并且主要以直径小于1.0厘米的微小结节增加为主。
3.甲状腺疾病患者不需要补碘:并非所有甲状腺疾病患者都需要补碘或限碘。例如,甲亢患者应限制碘的摄入,尽可能忌用富碘食物和药物;而甲状腺结节患者,如果甲状腺自身免疫功能未发生异常,可正常碘饮食。
(供稿:血防所 审核:周浩宇 江光荣 廖世业 校对:王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