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双节长假将至,我们也将迎来旅游、购物、娱乐等出行就餐高峰,节日期间的饮食健康不容忽视!下面给大家分享这份节日饮食健康指南。
一、月饼、螃蟹美味莫贪嘴
月饼等传统糕点含糖和脂肪较高,过量食用易引发血糖血脂升高和消化不良。建议健康人群每天不超过50克(约1/2个),特殊人群更需谨慎。食用月饼后应减少主食和油脂摄入,增加蔬菜比例,保持每日运动消耗。
选择新鲜活蟹,避免变质风险。死蟹或隔夜蟹易滋生细菌,尤其蟹黄、蟹膏易腐败,食用后可能引发食源性疾病。购买时选外壳完整、活动力强的螃蟹,烹饪前确保鲜活。若螃蟹有异味或肢体松软,需立刻丢弃。螃蟹胆固醇与嘌呤含量较高,健康人群每次建议食用1-2只,每周不超过3次。脾胃虚寒者、老人及儿童需进一步减量,以免加重体寒或消化不良。
二、聚餐婚宴讲究营养均衡
节假日家庭聚餐和婚喜宴席的鱼、肉比较丰富,过度的肉类摄入或将转化为大量脂肪,加重胆囊、胰腺等消化器官和心脑血管的负担,影响健康。因此,建议菜品的选择制作比平时清淡些,避免油脂的过度摄入,减少脂肪的堆积。餐桌上荤素的比例最好是1/3素菜,1/3荤菜,1/3半荤半素菜,食物种类要丰富多样,多选些深色蔬菜、菌藻类、豆类、薯类、杂粮,荤菜优选鱼虾类、去皮禽类等。烹调方式以蒸、煮、炖、汆、凉拌等为主,尽量避免油炸、油煎。主菜以荤菜及半荤半素为主。汤羹可以选择清淡一些的,如莲藕汤、莲子银耳汤等。主食和点心可以选山药、玉米、紫薯、芋头、荸荠等,或者一些粗粮制作的如窝头、杂粮馒头。
三、饮食有度,不暴饮暴食
节假日期间丰盛的菜肴和节日氛围使人更加有食欲,就餐时间长,易饮食过量,吃太饱需要更多的消化液进行消化,会增加肠胃负担,影响正常的消化机能,损害胃肠道健康,可能导致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急性胰腺炎或溃疡等疾病。节日期间美食可以吃,但要有节制不过量。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四、提倡文明餐饮,饮酒别贪杯
过量饮酒会造成肝脏、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损伤。为了健康,不建议饮酒。如饮酒一定要有节制,成年人如饮酒,一天饮用的酒精量不超过15g,相当于啤酒450毫升,或葡萄酒150毫升,或38°白酒50g(1两)。另外,服用头孢类、甲硝唑等抗生素的人禁忌饮酒,避免引起双硫仑样反应。
10月食品卫生健康风险提示
一、秋季仍然是我国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高发期,主要原因是食品在制作过程中生熟不分、交叉污染,应重点防范熟肉制品中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的污染,选择新鲜食材和烧熟煮透是防控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关键措施。
二、秋季校园食品安全更不能忽视。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是防控重点,将“食品安全五要点”贯穿于食品制作的每一个环节,是防控食源性疾病的根本保证。
三、秋季是各类植物果实的成熟期,误采误食有毒野果和种籽导致的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有毒野果和种籽有:白果、马桑果、桐油果、蓖麻子等,应加强对民众特别是中小学生的健康宣传。
四、预防毒蘑菇中毒。进入秋季,气温有所下降 加上降雨量丰沛,非常适宜野生蘑菇生长。目前还没有简单易行的毒蘑菇鉴别方法,在民间流传的一些识别野生蘑菇的方法和经验并不可靠,节假日外出游玩时切记不采、不买、不吃野生蘑菇,谨防毒蘑菇中毒。
五、谨慎挑选旅途便携食品。出外旅行,尽量携带适宜常温保藏,不易腐败变质的包装食物,散装即食食品最好在2个小时内食用完,可以携带一些柑橘、苹果、梨等果皮较为硬实的水果。谨慎购买、携带、邮寄真空包装的“三无”肉类食品。
供稿:公卫所
来源:湖北省疾控中心卫监所(本文仅用作公益科普宣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甘 煌
校对:王 浩
初审:熊 玮
复审:江光荣
终审:廖世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