孑孓就是蚊子的幼虫,是蚊子由卵成长至蛹的中间阶段,由蚊卵在水中孵化而成,身体细长,相对头部或腹部而言,胸部较为宽大,游泳时身体一屈一伸,俗称跟头虫。孑孓身体细长,游动时身体剧烈的左右扭动,在水中上下垂直游动,以水中的细菌和单细胞藻类为食,呼吸空气。
PART.01
孑孓“三兄弟”
/ 按蚊孑孓
有掌状毛,无呼吸管,借腹部末端的一对后气门呼吸,呼吸时身体与水面平行。
/ 伊蚊孑孓
无掌状毛,有1根呼吸管,呼吸管短而粗,呼吸时头向下与水面成一定角度。
/ 库蚊孑孓
无掌状毛,有1根呼吸管,呼吸管细长,管端为呼吸器的开口。呼吸时,身体与水面成一角度,使呼吸管垂直于水面。
PART.02
消灭孑孓方法
一、物理灭除法
物理灭除法是指通过环境处理和环境改造来改变蚊幼孳生环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翻盆倒罐,清理积水”。
主要包括清除废旧杂物,减少蚊虫栖息场所,家庭种养水生植物的水体要每2~3天换一次水,清洗容器内壁和水生植物根部,房前屋后不常用的盆、罐、桶、缸、轮胎等应清除积水、倒置或妥善遮盖存放,防止积水。
二、化学灭除法
化学灭除法是指利用化学药剂来杀死蚊子幼虫孑孓。
双硫磷、倍硫磷、毒死蜱、杀螟松和辛硫磷等是杀灭蚊幼虫的主要药物,这些药剂可以有效地杀死蚊子幼虫孑孓,但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使用时应注意控制剂量和方法。
三、生物灭除法
生物灭除法是指利用其他生物来控制蚊子幼虫孑孓的数量,主要包括放养食蚊鱼类和施放生物杀虫剂。
例如,在水沟、水池、河溪放养柳条鱼,在荷花缸、太平缸及宾馆公园内的小型水池放养观赏鱼类,在稻田内放养鲤鱼、非洲鲫鱼以及在灌溉沟内放养草鱼等。
对一时不能改造的污水池、蓄水池、消防池以及城市的一般水池可采用投入化学杀虫剂或生物杀虫剂如苏云金杆菌Bti-14株或球形芽孢杆菌制剂的方法。
这种方法不仅对环境没有污染,而且效果也比较稳定。
供稿:健康教育所
来源:益阳疾控(本文仅用作公益科普宣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甘 煌
校对:王 浩
复审:江光荣
终审:孙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