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于11月10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秋冬季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
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等重点人群聚集的重点场所,有哪些具体流感防控指导措施?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监测预警司司长 焦振泉
今年9月下旬,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疫情防控组印发通知,对秋冬季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进行了部署,加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多病同防。文件中提及重点人群和重点机构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针对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等重点机构以及“一老一小”重点人群,疾控部门会同相关部门重点从三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做好常态化防控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高风险人群实施流感疫苗免费接种。指导托幼机构、学校落实好晨午检、因病缺勤追踪和登记制度;指导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加强日常防护和健康监测,做好服务对象入院体检,居室、公共活动区域定期消毒通风,从而降低疾病引入和传播风险。
二是加强流感样病例聚集性疫情处置,快速开展多病原筛查、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疾控机构对出现聚集性疫情的学校提出送医、居家、健康管理等书面工作建议,及时控制疫情在高风险人群中蔓延扩散。
三是建立疫情风险的双通报机制。疾控部门既要向政府的教育、民政部门通报疫情风险,疾控机构也要向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通报疫情风险,从而及早、科学、准确做好疫情风险防范。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多病同防工作具体如何开展?能否举个例子?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 张颖
秋冬季是多种呼吸道病原体感染叠加的流行季。为此天津市依托医防融合、信息互通、联防联控机制从监测预警入手,着力构建多点、联动、高效、一体的综合防控体系,实现呼吸道传染病早期发现、精准评估、快速响应和有效防控。
一是前置症状监测,辅以社会感知,强化风险早期的识别。从2023年开始,全市已逐步完成了“多病共防,一样多检”“症状前置,分类管控”“风险感知,联防联动”的监测体系布局。目前,我们可以对一份样本同时检测21种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既提升了监测效率,同时在趋势分析方面也更加全面;发病监测前置到症候群,比如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热伴出疹等症状的监测,既提升了监测敏感性,同时风险研判更加精准。同时,集成卫生健康、教育、海关、气象等多部门数据,打通信息共享渠道,实现了多点触发。目前,正积极探索将舆情监测、公众热线、社交媒体等疫情线索进行信息拟合和信号提炼,打造天津自己的社会感知渠道,鼓励公众和单位报告异常信息。
二是实施分级预警,发布健康提示,提升社会共防效能。从2019年开始,我们已经开始探索将专业监测评估结果转化为社会公众可以理解、可以读懂、可以传播、可以实施的健康信息。为此,我们建立了风险等级由低到高的“绿蓝黄橙红”分级预警体系,在流感季期间,我们每周通过“健康天津”“津云”等官方平台向社会发布预警,公布流感流行强度的变化、病原学分型以及趋势走向;更重要的是根据风险趋势,向重点人群、重点场所发布更具针对性的防控建议和健康提示。近年,把呼吸道多病原监测结果和防控建议加入信息发布中,让公众全面了解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态势,并可以根据自己的防控需求选择相应的健康防控措施;一些部门和机构也可以根据这个信息进行工作前瞻性部署和资源配置,提升整体社会共治共防效能。
三是聚焦重点人群,推动医防融合,创新多病共防模式。呼吸道传染病“多病同防”关键在于保护好易感人群,守护好重点场所,筑牢托幼、养老、学校等“小社区”的防线。为此,针对不同场所重点人群的年龄和健康状况开展症状监测、药品销量监测、缺勤缺课监测等,同时指导落实晨午检、通风消毒、健康管理、疫苗接种等核心防控措施。
我们一直强调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接种疫苗是最经济最有效手段。目前天津市至少有12种呼吸道传染病可以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每年秋季转凉的时候,都会在“天津疾控”公众平台上密集发布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健康教育信息,覆盖最多的内容就是疫苗接种,也是希望大家能够主动为家中的老人、孩子,包括自己接种疫苗。今年天津还将启动“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防治一体化门诊”试点工作,基于医防融合的大背景,立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儿童呼吸道传染病的诊断治疗、快速检测、疫苗接种、健康教育和重症转诊融为一体,推动分级诊疗,为儿童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
北京市针对老年人、学生接种流感疫苗有哪些相关政策?海淀区及社区层面在流感疫苗接种和提高服务可及性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医师 赵慧
北京市一直将流感疫苗接种作为流感疫情防控,减少流感病毒感染发生重症、危重症的一项重要预防性措施。自2007年起,持续开展老年人和中小学生等重点人群流感疫苗免费接种。目前,北京市对所有在校的各类中小学校学生和60岁以上的京籍老年人以及持北京市社保卡的老年人提供免费的流感疫苗接种服务。同时,根据疫情防控需要,2024年起,北京市将中小学校、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养老机构等重点行业一线工作人员纳入流感疫苗免费接种范围,提升重点人群的防控能力。
2025年,为做好流感疫苗接种,海淀区从提升服务的可及性、便利性、均衡性等方面入手。一是保障疫苗供应与接种,确保各个接种点疫苗库存充足、供应稳定。二是优化接种服务,满足人群多样化需求,提升接种服务便利性。三是强化健康科普,扩大健康科普的覆盖面,提升科学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和群众参与度。
为了给居民提供安全、优质、便捷的流感疫苗接种服务,我们社区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是构建“线上+线下”信息供给矩阵。线下,我们主动联系街道和社区,通过居委会微信群通知、小区公告栏张贴海报等形式,并要求家庭医生通过门诊和微信群进行推介,向居民详细精准提供接种信息。线上,依托公众号发布科普推文,解答大家关心的“疫苗为何年年打”“老年人为何需接种”等问题。
二是强化接种安全保障。强化接种单位工作人员培训,与临床科室加强协同联动,配齐急救药品与设备,做好应急保障;优化接种后的留观管理流程,安排专人定时巡视,万一发生异常反应,能快速响应、及时处置,守护居民接种安全。
三是提供“暖心”优质便利的服务。在区疾控中心专业指导下,迅速搭建、增加临时接种点,周密制定防控预案,并组建流动服务队深入居委会和养老机构,为高龄老人开设专属的疫苗接种专场,破解高龄老人接种“出行难、排队久”问题,把及时便民、优质高效的接种服务送到“家门口”。
免疫规划管理办公室 推送
来源: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官网